首页 > 聚焦 > 正文

6次援外“老兵”李俊升:找中国医生看病 已成卢旺达患者普遍共识

2023-08-18 21:33:56 来源:封面新闻

封面新闻记者 代睿 见习记者 张馨心

“今年是中国援外医疗队派出60周年。作为其中的一员,作为援非医疗的见证者、参与者,这段宝贵的经历将激励我继续为中非友谊和中国援外医疗队贡献力量。”

8月18日,国务院新闻办公室举行“最美医生”中外记者见面会。第13、15、16、18、20、22批中国援卢旺达医疗队队员,内蒙古自治区第四医院外科主任李俊升在会上表示, 一批又一批援外医疗队员用自己的努力,铸就了“不畏艰苦、甘于奉献、救死扶伤、大爱无疆”的中国医疗队精神。


(资料图)

8月18日,国务院新闻办公室举行“最美医生”中外记者见面会。见习记者张馨心摄影。

从2007年到2022年,李俊升曾6次援外,在中国政府援助卢旺达的马萨卡医院和基本戈医院外科执行医疗任务。帮助马萨卡医院建立了外科病房,开展了高难度手术,填补了马萨卡医院的技术空白,为中国医疗队赢得了荣誉。10余年来。他共诊治患者1.2万余人次,完成手术共2500多人次,救治危重病患200人次。

第13、15、16、18、20、22批中国援卢旺达医疗队队员,内蒙古自治区第四医院外科主任李俊升。图片来源:国新网。

李俊升介绍,他和队友们扎根非洲,克服工作条件艰苦、气候环境饮食等不适应,出门诊、查房、值守24小时全天候急诊、开展高难度手术、填补当地技术空白。这几年,随着援助力度的增大,中非友谊在进一步筑牢、深化。“在当地,很多患者找中国医生看病,已经成为他们的普遍共识。”

李俊升在会上分享了这样的一个故事。他在马萨卡医院工作时,遇到了一位18岁的纤维瘤患者。因为患者瘤体位置非常靠近下腔静脉,在当地求治,医生认为风险太大,没有安排手术。当他听说有中国医疗队的存在,便来寻求帮助。

经过3个半小时的手术,患者的瘤体和下腔静脉成功分离。术后经过消炎、换药治疗,他很快就康复了。“出院的时候,患者用卢旺达语给我们留了一张字条,上面写着‘非常感谢你们,中国医生,是你们给了我生的希望’。”

“对于我这个‘老兵’来讲,能帮助患者,促进他们的健康,我觉得这很有意义。同时我也能为祖国援外医疗做点事,这也符合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理念。所以自己吃点苦、受点累,我觉得不算什么。”

谈及援外过程中的感受,李俊升表示,起初患者也会对援外医疗队产生怀疑,后来发现中国医生都是真心真意为他们治疗,就会逐渐增强信任。“祖国的援外医疗事业为非洲百姓解决了很多健康问题,把精湛的医疗和服务送到他们家门口。其实人心都是相通的,你真心真意帮助他们,他们会知道的。”

标签:

相关阅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