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动政银担共同赋能,风险共担,为广大中小企业特别是“专精特新”企业畅通融资渠道,加强政府性融资担保体系建设,引导金融资源服务实体经济……今年省两会期间,多位省政协委员就金融资源支持中小企业发展提交了提案。近日,省发展改革委、省财政厅、省地方金融监督管理局等多个部门对这些提案进行了集中答复。回看政协委员重点提案,仍然对当下中小企业健康发展有着积极意义。
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在今年省两会上,孙德荣委员提出“关于发挥融资担保、再担保体系功能提高民营企业金融扶持力度、促进我省经济发展的建议”的提案。孙德荣表示,当前,大多数中小型民营企业都存在着资金紧张、有融资需求及融资成本高的问题,特别是受疫情影响比较大的制造业、出口行业。目前由于担保、再担保公司对于民营企业,特别是中小型民营企业设置的反担保门槛和要求较高,收费标准也偏高,对中小型民营企业解决融资问题尚未充分发挥其应有的作用。因此,如何降低融资担保门槛,加大对民营企业特别是中小型民营企业的金融扶持力度,这是迫切需要面对和解决的问题。

省地方金融监督管理局相关人士表示,融资担保是破解民营企业融资难融资贵问题的重要手段,对于稳增长、调结构、惠民生具有重要作用。新冠肺炎疫情发生以来,省委省政府和行业监管部门先后出台各项政策,明确要求全省政府性融资担保机构对受疫情影响的中小微企业和个体工商户平均担保费率不超过1%,对符合国担基金准入标准的市场主体在疫情期间的担保项目酌情下调担保费率。融资担保机构积极响应、主动作为,不断扩大担保覆盖面,今年1至4月,全省融资担保行业累计新增融资担保业务1730亿元,其中小微、“三农”业务占比77.61%;全省政府性融资担保机构年化综合担保费率仅0.65%。
记者了解到,下一步,我省金融管理部门将立足省情实际,推动我省政府性融资担保体系不断优化,进一步提升为中小民营企业融资的服务质效。健全配套机制,推动政府性融资担保机构聚焦支小支农主业、服务民营企业,不断扩大担保覆盖面,弱化或取消反担保要求,保持较低担保费率。加强与政府性融资担保机构合作力度,有针对性地建立尽职免责和绩效考核制度,并在授信额度、担保放大倍数、利率水平、续贷条件等方面提供更多优惠,推动银担共同发力,着力破解中小民营企业融资难题。
推荐“白名单”
共同赋能“小巨人”企业发展
培育专精特新行业“小巨人”是业界的一大共识,发挥金融活水的作用尤为引人关注。在今年省两会上,瞿为民委员就提出“关于挖掘担保价值,政银担共同赋能,风险共担,精准支持中小企业上规扩能阶段融资需求,培育专精特新行业‘小巨人’的建议”的提案。瞿为民表示,江苏目前有1330万家市场主体,其中中小企业380万家,质量和规模普遍高于全国平均水平。当前,各类金融机构根据自身偏好选择服务对象,导致资源较为分散,无法体现政府产业导向,无法及时有效对重点创新、重点产业、重点企业提供精准服务。
对此,省发展改革委、省财政厅、江苏银保监局、江苏信保集团等部门共同研究认为,政银担协同发力,多措并举助力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培育,为中小企业融资提供金融支持。
据了解,江苏银保监局联合省科技厅,开展科技中小企业融资对接行动,推动银行机构逐户走访全省7.23万户科技型中小企业,扩大服务覆盖面和精准性。先后出台积极应对疫情影响支持经济平稳发展“纾困惠企15条”、支持江苏经济良好开局、助力疫情防控促进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等文件,督促银行机构制定针对性金融服务方案,全省银行业已累计为93.2万户普惠型小微企业办理延期偿还贷款本息7905亿元,减免小微企业费用16.5亿元。截至今年4月末,各设区市向国家“信易贷”平台成功报送推荐信用状况良好中小微企业17批次共13283家,引导各类资源投向优质诚信中小微企业。下一步,我省引导辖内银行机构创新金融产品和服务,探索科技金融服务新模式,更好地服务关键核心技术攻关企业、高新技术企业和“专精特新”企业。在按照前期国家发展改革委有关要求,持续梳理推荐信用状况良好且有融资需求的“白名单”企业并按月上报的基础上,省发展改革委将探索组织各地积极联系当地工业园区、创业园区、企业孵化器等,进一步掌握重点产业的中小微企业融资需求情况,对符合产业发展方向、创新程度高、科技水平高、有发展前景的重点企业予以关注和重点支持,提升企业“白名单”推荐实效,力求让真正有实力、有前景、有融资需求的企业获得帮助。
Copyright © 2015-2022 西南物业网版权所有 备案号:皖ICP备2022009963号-8 联系邮箱:39 60 29 14 2@qq.com